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新闻时讯

北京理工大学举办“人工智能、哲学和治理全球对话”

2025年8月12日,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、国际组织创新学院、管理学院、长三角研究院(嘉兴)在浙江嘉兴联合举办了“人工智能、哲学和治理全球对话”。

对话旨在汇聚全球领先学者、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,结合中国儒、道、佛等哲学传统,探讨人工智能的伦理、治理和人文意涵。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、国际组织创新学院、管理学院主办,外交基金会(Diplo Foundation)和科学艺术促进会(SASA)协办,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(嘉兴)承办,论坛立足中国、面向全球,倡导跨学科、跨文化的学术对话,发掘培养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新生力量。

巴哈马无任所大使、总理外交事务特别顾问Gilbert N. Morris博士,日内瓦科学和外交预见基金会(GESDA)对外事务总监、前哥斯达黎加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和临时代办Maricela Muñoz博士,外交基金会(Diplo Foundation)教育项目总监Andrej Škrinjarić,捷克布尔诺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前院长、国际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领军学者Pavel Zemčik教授,埃及国家电信监管局国际网络安全事务局局长、ITU-T SG20(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第20研究组,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方向)副主席Ramy Ahmed Fathy Mahmoud博士,德勤中国前主席、名誉合伙人、香港大学荣誉院士施能自博士,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常务副院长、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浩,管理学院副院长关宏,国际组织创新学院、管理学院副院长叶选挺,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(嘉兴)常务副院长韩恺、副院长于导华,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公共管理系师生代表,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等全国高校优秀青年学生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对话。

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浩教授同Diplo Foundation创始人和执行理事、日内瓦互联网平台(Geneva Internet Platform)负责人、前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专家组秘书Jovan Kurbalija博士担任联合主席。

在主旨报告环节,Gilbert N. Morris博士、Maricela Muñoz博士、Pavel Zemčik教授、Andrej Škrinjarić、Ramy Ahmed Fathy Mahmoud博士、施能自博士等6位国际学者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治理、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、区域人工智能政策、治理风险和国际框架等议题,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创新、教育变革、信任建构和全球治理框架的深度思考和展望。







在博士生报告环节,来自北京理工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华东政法大学、华侨大学等高校的许卓群、陈洁、姚文沛、连子路、李秀倜、魏之宇、郭玥瑶、周会等博士生,分别围绕人工智能绿色指数、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公共卫生治理、人工智能隐喻的认知价值与认知风险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及其社会变革可能、虚拟世界现实化发展背后的人文关切、数字治理与政府行政效率、智能体有限犯罪主体地位的证成、智能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冲突化解等议题进行了汇报。









在圆桌对话环节,与会专家同青年学者和优秀学生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、风险治理、人文内涵和全球合作等议题,进行了讨论交流。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一致认为,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,也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。与此同时,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应用也伴随着对个人隐私、城市治理、人的主体性乃至全球安全的潜在风险;需要深入理解技术发展背后的人文内涵,并应用中国哲学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、天人合一等思想提出契合全球价值观的人工智能新理论新范式;加强国际交流合作、共享发展经验、联合培养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生力量,是确保智能向善、健康可持续的重要途径。


本次对话增进了中国学者和国际组织专家在人工智能科技发展、治理和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,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、全球治理提供了融合中西方哲学思考的方案、经验和理论。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组织创新学院和管理学院将同国际组织持续合作,助力全球范围内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、社会应用和全球治理,共同培养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军人才和新生力量,为形成“有益、安全、公平”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、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努力。